最近有票友说:书票涨价太厉害,不利于藏书票市场的发展。

       这话初看上去很有道理,因为新入门藏书票的票友看到价格高进来玩的人确实会减少一些,但藏书票其实价格并不高,特别是同其它物价上涨幅度来看,大多数藏书票涨价的幅度是比较慢的,只有少数的涨幅比较快,大部分藏书票的基本同物价水平的提升和工资涨幅水平差不多,还有一部分低于物价涨幅,其中包括新品,每年也只是5%左右的涨幅。

       藏书票不涨价是不现实的,涨幅太大也是没有用的,因为价格本身就受供求关系的影响,前20多年藏书票基本没有涨,20年前藏书票在20-50元,只有少数的超过50元,我记得1997年古籍书店卖沈延祥老师的藏书票(小型的)是40元,现在这类藏书票的价格也只在70、80元,贵些的也只有100元左右,张家瑞老师的藏书票1999年的时候市场价是60元左右,现在也在100元多一些,少数推介者标价也只是150元,杨涵的藏书票也只有500元左右,价格上涨快也是其逝世后,反而是一些新作者的藏书票价格比较贵,有些涉足藏书票没几年,价格就要200元了。因此藏书票实际涨价整体上还是比较慢的。

          再来看藏书票真正涨幅比较大的都是藏书票中的精品,受众人群比较多,大家都喜欢,因为总数只有几十枚,大家都想要,那价格必然上升,而况这些书票在市场的流通量很少,如果我们搜索一下就会发现各推介者几乎都没有或只有某些品种有,大多数见不着了。这样的藏书票必然涨价,你不想让它涨是不可能的,否则新人喜欢也买不到,像杨可扬的《鱼读月》虽然数量比较多,不少于150枚,但需求多,梅园街道拍卖就达到了5700多元,这种情况是必然的趋势。还如丁金胜的水印木刻,制作精良,喜欢的人多,到了连作者自留的藏书票都被收藏者收藏了,作者自己只留了最后一张,弗闲斋许多丁金胜的藏书票也早被收藏者收藏去了,剩下的寥寥无几了,有好多藏书票即使涨价也没有东西卖,所以涨价就是顺理顺章的事情了。

       再来看看藏书票的价格实际上它与它的价值还相去甚远,根本没有达到其价值。我们讲藏书票市场为什么不红火的原因,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许多作者不愿做藏书票,就是因为得到的报酬与付出不相适应。有些票友一味的要求低价,那么作者就粗次烂造,严重影响了藏书票市场的发展。其实藏书票的数量多的也只有100多张,少的也就20、30张,弗闲斋规范化后,数量保证了,只要稍微有些人参与,藏书票就消化掉了,如果不涨价就连推介者手头也没有东西可以出售了,那更没办法来发展市场了,有价无市和有市无货一样不利于藏书票市场的发展。有人说藏书票是小众,事实上玩藏书票的人已经不少了在中国至少超过万人了,有人希望藏书票象邮币卡那样多的人来玩藏书票,那是万万不可的,根本就不需要,如果有个二三千真正玩书票的人就足够了,市场就很繁荣了。

       藏书票价格的多元化,新票便宜,新手的藏书票便宜,精品,经典的贵这样更有利于藏书票的发展,别认为藏书票便宜了就有人来玩,关键是规范化和精品,价格贵便宜不是市场发展的关键。弗闲斋20多年开发藏书票市场的经验告诉我们,藏书票价格的贵与便宜是相对的,对藏书票市场的发展并没有关系,而讲信誉,讲质量才是最重要的,那些整天叫藏书票贵的人,其实不是藏书票真爱者,只是想买便宜货赚钱而已,老东西,好东西必贵这是市场规律,精品与规范是藏书票发展的基石,弗闲斋正在按照市场规律,实施多元化藏书票价格,运用藏书票价格来调整市场,发展市场,紧紧把握认证与收购这个主旋律,不论是推介者、收藏者,谁看清主导市场的价值规律谁就能在收藏中获益。